>

如何在多團隊多專案間求生?培養連續作戰和控制雜訊的能力吧!

遠距工作、多團隊多專案,工作涵蓋行銷、設計、簡報、攝影。不要命的生活,也不斷調整生活的經驗談

文 /  社群行銷 康浚蒍


自退伍以來剛過半年,很幸運的在退伍後就有著排山倒海的工作,目前有四個團隊、各司其職。目前,主要負責社群行銷資訊設計簡報溝通人像攝影

四個團隊中,我的工作主力為兩個團隊,輔以其他兩個小團隊和零散的授課邀約、設計案件、攝影案件等等⋯

由於強迫症以及責任感,我替自己樹立了一套規則,好讓自己能夠有彈性的時間做高強度且複數的工作,說起來簡單,但事實上在退伍後的半年期間,我花了相當多時間調整自己,其實很硬、也懷疑人生。

但既然走進棺材前每天都是風險,那麼現在走點險路,試試自己的能耐也沒什麼不可。

社群行銷 > 資訊設計 > 簡報溝通 > 人像攝影
依照工作份量進而細分,大概是這樣吧!

而專案管理,對我來說是一場注意力戰爭

稱之為專案管理對我來說還有點浮誇,但我認為自我的管理遠比受他人管理要來的重要,對我來說,在專案管理之前,能分為兩個面向:

  1. 連續作戰的能力
  2. 控制雜訊的能力

接下來就自身經驗來分享:
我如何調整工作狀態,並保持高強度工作


連續作戰的能力

1. 關於連續作戰的能力

連續作戰? 什麼意思

在目前的四個領域中,行銷需要掌握社群即時性、設計則仰賴前者做組合,這樣的搭配導致我會有一個很大的狀況,那就是時間很難確實分配。

「有時工作時間很長至半夜、有時工作卻少到覺得浪費」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認為連續作戰的能力就變得很重要,而所謂的連續作戰,就是要確保自己隨時都能準備好充足的體力應戰。

打個比方,學生時代常會碰到夜唱夜衝而隔天早八、報告、乃至於考試⋯而你有沒有能耐繼續維持體力,這就是你的本事。

而維持體力沒有很難,用最低強度的慢跑輔助即可。

適量的溫和運動,能夠提升體力及專注力

很多人認為慢跑是用來減肥用的,但首先作為有氧運動,其實減肥的效果有限;再來是,多數人其實忽略了慢跑的即時反饋。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慢跑完後突然變得異常專注,專注到你能夠不受到瑣碎的干擾。

有研究指出,適量的溫和運動,有助於使注意力變得更敏銳、並且使認知能力有效避開分心事物。運動對於工作生產力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我們的心智狀況獲得改善。當然,如果你有辦法規律運動,你甚至能提升基礎代謝率等等,讓自己的身體更輕盈也更健康。

跑步:讓思緒集中、讓腦袋重新整理

我很佩服專業跑者,因為我覺得跑步很無聊,它的互動性有限,不是個讓我會想要維持的運動,我也不是很愛運動、又有氣喘,但這些理由都沒成為我不運動的藉口。

「所以,相對不運動,我替自己找了各種藉口慢跑」

天氣晴朗的話,每天我會有一小時約10公里的慢跑,目前最快47分鐘10公里;有的時候強迫症發作卻又很懶得跑的狀況下,走走停停大概也花了85分鐘跑了10公里。

今天做了什麼事(檢討今天狀況/異動)明天該做什麼事(整理明天事項及調動)

我多半會選擇在晚上或者凌晨慢跑。而在慢跑時,我會同步對自己開會,主要會想下列兩點:

  • 今天做了什麼事情
  • 明天要做什麼事情

不要小看這樣的議程,因為往往在對自己開會時,腦袋會突然冒出很多想法。

對這個狀態,我的解法是:用語音輸入將想到的東西打到便利貼上,因為在跑步時顯現的靈感,就跟做夢後起床一樣稍縱即逝。為了避免點子的流失,我會設法將點子碎片化的集中再回頭整理。

這樣的方式造就了我的體力可以相對彈性,因為我可以一天工作到半夜5–6點後,隔天早上9點進公司處理事情,到了中午不打瞌睡,而晚上好好睡覺回歸正常。

聽起來很理想對吧?但其實這都是不斷嘗試過來的,你可以不用了解、學習我這種方式,但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體,至少要藉由運動讓身體與自己溝通,才知道你的問題出在哪裡、進而改進。


Image for post

2. 關於控制雜訊的能力

也許一開始你會以為是攝影術語,但雜訊其實充滿生活

在攝影中,在光線不充足時會提高 ISO 值,而 ISO值的提高意味著提高相機的感光度,也伴隨著雜訊的提升。

而雜訊,是那些我們不想要的細碎資訊。

在攝影,雜訊通常出現在暗部
在簡報,雜訊則需被篩選層次
在設計,則需控制雜訊的多寡
在行銷,則是與其他雜訊對抗

在生活,那些打斷你的事物都是雜訊,我們必須減少它

想像一下,當你在一間咖啡店工作時,你大多不會留意店中的音樂。但若突然播放了你曾經聽過的音樂,你會突然覺得這間咖啡店好像有點吵,這就是因為你的注意力被你認識的東西吸走了。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被各種內容佔滿的時代,其實很容易注意力渙散。做為社群經營者、創意工作者,其實很傷生產力。

像是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人說⋯「設計系常常爆肝」「總到了半夜才有靈感」「今天一整天都好焦慮,靜不下心做事情」

我偶爾還是會有這樣的狀況,這無可奈何,因為靈感不是隨時有,而無論是被動或者主動,平常生活所接觸到的資訊和內容極多。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的處理方式是:提高接觸門檻。

提高接觸門檻:專案管理?在這之前,先學著抗拒誘惑

 

各種專案管理工具、通訊軟體

我一天的工作大概長這樣:

用 Trello 排程專案和蒐集資料;用 Airtable 整理資訊和同步工作狀態、用 Eagle 蒐集設計靈感;用 illustrator、Photoshop、Lightroom 修圖和設計製圖;用 Astropad 搭配 iPad 輔助繪圖;開郵件收信回信處理案件;開日曆確認當日工作。當然,肯定會使用 JANDI、Facebook 、 Instagram、LINE、Pinterest、Behance 等社群軟體及網頁⋯

看看這些應用們如何荼毒人一天的生活⋯有的時候真的會不想面對,煩都煩死了!

這時候提高接觸門檻就超級重要,至於怎麼做?我從工作環境開始


別讓自己太方便:把會出現通知的事物通通遠離

工作室狀況
中間隔著一個大大的防潮箱,每次看手機都嫌麻煩

每當上簡報課時,我總會讓同學知道:不要急著打開簡報軟體製作,因為接下來你會受到一大堆的誘惑。

應用到生活層面,我會做以下七件事情:

  1. 我很容易被打斷,所以在房間,我會刻意的讓手機的充電距離與我的桌子相隔至少一公尺、也設定靜音,為的就是不要讓手機的通知干擾到我的目光。
  2. 桌上除了電腦和書本空無一物,若要看書,則把電腦完全收起來,並丟的遠遠的,不用電腦不會死,打開電腦才要命。
  3. 將電腦放在公司(夠安全的話),逼迫自己回家不要工作,進而提升在公司時的生產力,也逼迫自己為了工作,隔天可以早點起床。 (工作狂表示效果十分顯著)
  4. 如果工作環境吵雜,用音樂播放軟體播放那些你沒在聽的音樂(對我而言是英文、韓文),而音樂聲以蓋過大多數的周遭音為主。(有降噪耳機更好)
  5.  若可執行,給自己一天完完全全的飛航模式,放心沒網路不會死。ˊ
  6.  設立訊息查看點,若非工作討論需要,我自己設定在早上9點、中午12點、下午4點處理郵件及社群訊息;或者每隔3小時處理一次社群訊息。
  7.  同一開始的所說,適當的運動,讓思緒更專注。或者去公司、住家周遭花個1小時左右走走看看,能夠放空自己也很重要。(我們都需要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常常就是在放鬆的狀況下獲得靈感的)

大腦是個非常擅長尋找分心事物的機器

當競爭我們注意力的事物越多,我們就越來越難聚焦在生產力上

也許你會覺得,將周遭的一些東西清空好像對於工作不利。
例如將手機擱置在外,訊息無法即時獲得會很容易焦慮、或者喪失一些機會或者最佳的溝通點;或者是在便條紙上寫上今天的必做事項,如果沒有做好像渾身不對勁⋯

但有沒有想過,正是因為這些東西跟你一起競爭注意力,才影響了你的思緒、甚至構成專注上的威脅呢?

試著換個方式想想⋯其實 Facebook 等社群軟體,一天的大事大概就那幾樣,不會因為你多滑就變更多事情;當有人私訊給你的時候,如果是大事,那肯定直接打電話了,怎麼可能還等你慢慢回;郵件這類重要訊息,通常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討論才能回覆,也不太需要頻繁的開啟。


行事曆示意圖
每天早上都很不想打開的月曆⋯

多團隊多工作,你⋯不會累嗎?

自退伍以來,所有工作都是自己選擇的。通常在選擇工作或者專案之前,我都會設法先說服自己「為什麼需要這份工作」

畢竟還年輕,在找到自己的天職之前持續探索,是我不斷在做的事情。正因為現在的包袱少,才能讓自己在有限的資源找到最大的價值。

過去玩線上遊戲,總會想要努力練功打怪拼上等級,熬夜練功這種事情實在是當年的小菜一碟。

其實我把工作當作當年玩的遊戲一樣,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對你而言是有意義且能夠成長的,那麼這些多團隊且高強度的工作,不但不痛苦,反而會讓我感到快樂。

畢竟,走進棺材前每天都是風險嘛


那麼,專案管理⋯

有什麼好用的工具可以用嗎?

現在追蹤:JANDI Facebook 或者直接看以下的 專案管理懶人包!
本次專欄:你拖了多久,才把專案完成? — 專案時間管理的問題剖析與心法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