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企業都在談 ESG!JANDI 溝通協作工具如何幫助公司實踐 ESG 績效?

什麼是 ESG、為什麼要擬定 ESG 策略、以及數位工具如何協助企業來達到這項企業營運的評量標準?

近期 ESG 成為全球企業開始關注的議題,為何 ESG 會越來越重要?究竟 ESG 分別代表哪些項目,以及導入 JANDI 企業用溝通協作軟體,能幫助用戶具體落實哪些ESG項目?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薪智


這一兩年各國政府喊出淨零碳排口號,許多企業也開始在談 ESG,尤其像蘋果這類指標型科技製造廠商,提出 2030 年碳中和目標,在邁向綠色供應鏈的過程,要求供應商必須出示使用再生能源憑證。

ESG 之所以成為當紅話題,來自領先企業從數位轉型再往前一步邁向「永續轉型」;而且台灣政府官員日前也明確指出,數位科技是推動 ESG 的重要工具,企業想要落實 ESG,使用數位科技也成為轉型的必要策略。

ESG 分別代表什麼意涵?

所謂 ESG,就是由「Environment 環境保護、Social 社會責任、Governance 公司治理」三個概念組成,最早是聯合國在 2004 年的報告提到企業應該要將這三項指標,納入成為企業營運的評量標準。代表企業在追求永續經營、讓利益關係者獲利最大化的同時,也要關注商業行為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藉此真正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至於 ESG 每個概念底下,要針對哪些項目進行評比,其實只有大方向綱領,每個產業、企業可針對自身業態,在 ESG 開展出不同評鑑項目。大方向來說 ESG 代表的意義如下:

  • 環境保護: 溫室氣體排放、水及污水管理、生物多樣性等環境污染防治與控制
  • 社會責任: 客戶福利、勞工關係、多樣化與共融等售產業影響之利害關係人等面向
  • 公司治理: 商業倫理、競爭行為、供應鏈管理等與公司穩定度及聲譽相關

台灣目前上市櫃的大型企業,大多數每年都會公布 ESG 報告書(有些稱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說明企業過去一年投入 ESG 的績效。甚至有的公司,例如台灣代工大廠緯創資通就有設置直屬董事會的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類似有「永續長」一職,主要工作要負責擬訂企業在 ESG 的發展政策、關鍵績效指標、追蹤進度、向利益關係者(包含投資人、員工、供應商等)說明企業長期規劃藍圖。

台灣另一家重要企業代表「鴻海科技」,我們從他們公布的 2020 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就可以發現他們羅列出在 ESG 所投入的成績。如下圖所示,在環境方面,他們主要投入節能、減少碳排工作;社會責任方面對員工育兒、培訓、社會公益有所著墨;治理方面則發展電動車、防疫、專利等項目。

JANDI 高效工作趨勢:社會責任
圖片來源:2020年鴻海科技集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第7頁

導入數位工具對 ESG 有何幫助?

調研機構針對企業要落實 ESG,指出其中一項最立即可見效益的方法,就是導入數位工具(包含雲端儲存、營運系統、溝通協作工具…等),例如針對供應商名單、物料管理,透過數位工具做到完整追蹤追溯,甚至把 ESG 指標項目整合到 QCDS 管理(Quality、Cost、Delivery、Service)項目當中。

以導入 JANDI 企業用溝通協作軟體為例,能具體落實哪些 ESG 項目?在環境項目當中,所以企業的資料、報告全部透過雲端儲存,可減少紙張傳遞,就是在減少碳排的具體作法。至於社會責任方面,疫情爆發之後開始遠距辦公,可透過 JANDI 讓工作在線上協作,透過議題分群討論進度,員工不必每天通勤確保員工安全(也可減少交通工具碳排),甚至員工上下班、排假也能更彈性,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同仁的照顧。

在治理方面,也能透過 JANDI 建立起與內部成員、外部供應商等利益關係人的對話平台,因為 JANDI 提供正成員、準成員區分功能,可以善用多人群組、私訊,打造透明化的溝通管道,藉此把企業價值/文化清楚傳遞給所有同仁。甚至也能在 JANDI 開設專門的 ESG 專題,邀請成員一起撰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或提供企業從哪些面向強化 ESG 治理的討論園地。


ESG 不是風潮,更是具體的商業策略

對企業經營者而言,ESG 的重要性只會有增無減,甚至未來不光是內部成員、供應商,甚至廣大的消費群眾,在進行消費時候也會評估這家品牌是否有真正落實 ESG。

換言之,ESG 不會只是一時流行的潮流,而是必然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營運策略之一,因此該如何擬把 ESG 具體績效、強化與利益關係人共創價值,這件事就更應該善用數位協作工具,強化這方面的資訊傳遞及雙向溝通,相信 JANDI 會是幫助企業落實 ESG 的重要軟體之一。


JANDI 顧問諮詢
點擊填表,免費顧問諮詢與導入服務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