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小動作讓公司損失上千萬?保護螢幕資料隱私原來如此重要!

目視方式竊取機密的事件真實存在!行動辦公室的工作型態,給予了彈性卻也衍伸出資料外洩的問題

遠距辦公的比例越來越高,但你是否注意到,在公共場所用筆電處理公事的時候,可能有些人在你身旁偷看公司的重要資訊?有企業在全球進行一場實驗,發現目視方式竊取機密的事件真實存在。對此情況,JANDI 可以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及公司的商業機密?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薪智


「資訊安全」是這幾年越來越多企業關注的議題,一來是行動裝置的普及,許多工作者會在桌機、筆電、手機不同裝置切換進行商務工作,當聯網設備不斷增加,資安的漏洞也就隨之擴大;二來是遠距辦公的趨勢,高鐵/捷運、咖啡廳、共享空間,都可以是員工的行動辦公室,在外頭使用公共網路、筆電螢幕大方展示企業資料,許多不注意的小動作都可能造成「資安破口」。

根據資安防護業者的研究,目前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現以下六種資安風險,分別是:

  • 假資訊真釣魚—利用釣魚簡訊、釣魚郵件、一頁式網站,誘騙欺騙消費者個資
  • 公共 Wi-Fi 假熱點—駭客設定公共 Wi-Fi 名稱相似假熱點,登入後竊取個資
  • 惡意 APP—非法應用程式讓受害者不小心下載後,盜取手機重要資料
  • 攻擊軟體漏洞—駭客透過瀏覽器,漏洞植入病毒對作業系統進行攻擊
  • 強制下載惡意程式—受害人不小心點到連結,強制下載惡意程式遭勒索
  • 網路分享器、IoT 設備遭破解—裝置安全防禦力不足,容易遭駭客破解

身為工作者,小心你的螢幕資料被看光光

除了上述幾個情境讓資訊處於不安全狀態之外,事實上,對多數工作者尤其是白領階級,更常忽略的是螢幕上的商業機密,往往在不注意的時候,發生洩漏危機。例如帶著筆電到客戶公司做業務簡報,或是臨時找家咖啡廳處理公事,中途去上個廁所,經常忘記保護螢幕上的資料。

在美國就曾發生相關案例,一位顧問在機場碰巧遇到一家企業總經理,這家客戶是他提案許久但還未成交的案子。在寒暄幾句之後,顧問就打開筆電開始工作,沒想到坐在他旁邊的總經理清楚看到該位顧問的螢幕內容,有好幾家其他企業的機密資料。沒想到這個「小舉動」讓雙方合作破局,原本涉及上千萬金額的提案,因而告吹。

這樣的案例,也許有些人會想,真有這麼誇張嗎?但根據 2016 年 3M 公司委託的一份螢幕資料偷窺實驗,這場實驗橫跨歐亞共 7  個國家,結果證明用目視方式竊取企業機密的事件真實存在,而且大眾對螢幕資料隱私的警戒心,比想像中還要低。這份研究案列出幾項關鍵數據:

  • 在全球實驗當中,91% 臥底白帽駭客成功竊取敏感資料
  • 近 50% 的實驗,臥底駭客能在 15 分鐘內取得公司內部資訊
  • 所有偷窺實驗中,68% 時間處於螢幕資料被窺視但無人察覺
  • 52% 敏感資訊(例如公司財務、員工及客戶資料)可從員工電腦螢幕偷窺取得

同事愛偷看別人螢幕,是辦公室最討厭行為之一

電腦螢幕資料除了涉及公司的商業機密,在辦公室內,許多員工則非常討厭自己的電腦螢幕被主管或同事偷看。在網路論壇就有「最無法接受的同事行為」的討論串,點出有些行為真的要避免,包含上班時間在辦公室剪指甲、重複按原子筆發出喀喀聲、對公司下午茶挑三揀四愛抱怨、以及同事假裝路過或到座位旁問公事,卻一直盯著自己的螢幕看。

尤其是最後一項,有些公司的座位設計經常把主管位置安排在最後,他只要起身就能清清楚楚看到所有同仁的螢幕;又或是有些人在辦公室會外接大螢幕,為了讓眼睛不用長時間盯著小筆電造成酸澀,連帶自己會感覺所有一舉一動都處於被監視的心理壓力。

不論是在辦公室內或是在外頭,為了防堵有人在附近偷看螢幕,有些人會選擇安裝防窺貼片,多一份安全保障。同時 JANDI 也關注到許多用戶對資料隱私的重視,因此近期就推出「休眠狀態自動上鎖」功能,針對電腦版當用戶離開座位的時候,就能透過快速鍵 Ctrl + Shift + L (Mac系統:Cmd+ Shift + L)自動幫 JANDI 訊息視窗上鎖。

如果有時離開座位忘了按快速鍵,該怎麼辦?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在軟體設定的欄位勾選「休眠時,自動上鎖」,當筆電進入休眠狀態之後,JANDI 就會快速鎖定,避免用戶在離開電腦時,增加其他人趁機瀏覽私訊或議題內容的機率,確實保護個人隱私及公司的商業機密。

JANDI 自動上鎖功能
進入右上方 [☰] 的「軟體設定」,勾選「休眠時,自動上鎖」即可。

▍Hello 我們是 JANDI,致力於打造更好的職場溝通環境。如果你對於職場溝通、雲端協作、遠距工作、內部管理議題有興趣,我們每個月會發布相關的內容,歡迎你訂閱 JANDI 粉絲專頁 了解最新的內容文章以及課程。若你對於「企業內部通訊軟體」有需求,也歡迎點入下方圖片聯繫我們!

JANDI 顧問諮詢
點擊填表,免費顧問諮詢與導入服務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