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群機器人」變成員工怒懟公司手法?原來群組有「管理員」這麼重要!

導入協作工具防止工作群組被翻群,提升工作效率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薪智


你我可能都遇過這樣的經驗,剛入職第一天跟人資處理完報到手續,接著跟同事、主管交換通訊軟體帳號,不到半天時間,已經被加進十幾個工作群組。也就是說,不管那個群組是什麼用途、以前討論過什麼,總之先把新人加入再說!

又或者有一天,你覺得自己的通訊軟體為什麼有上百個群組,有些群組根本已經好幾年沒有訊息跳出。當你一個一個查看群組裡到底有誰、以前在討論什麼,才發現啊!原來這麼多群組早已「人去樓空」。同事、工作夥伴大家默默退出也沒告知,只剩自己「苦守寒窯」真是有夠浪費手機的記憶體。


工作群組被惡搞的2種情況

上述情況還是大家和平理性分手,但有時候也會發生員工離職時對公司充滿怨氣的報復,以下是兩種過去曾發生的案例。

情況一:翻群機器人解散所有成員

近年就有新聞是補習班老師創立教學群組,讓家長學生與老師交流,結果有心人士利用高科技的「翻群機器人」加入群組。結果不到一秒時間,機器人運用新技術把所有人踢出群組,產生所謂「翻群」狀況。

若換做是工作群組遇到這個情況,對於公司的專案負責人,相關資料沒有在其他空間備份,等於工作內容一夕之間「被消失」。更不用說過去的對話紀錄,包含各種討論的細節、關鍵數據,一旦不見不知道該怎麼補救!

情況二:離職員工在記事本留罪狀

另一種是屬於平常隱忍不做聲,等到離職前拋下一個震撼彈的狀況。例如員工用文字寫下公司苛刻員工各種事件,或是圖文搭配記錄公司制度問題,等到他們要離職前,在通訊軟體的記事本放上這些內容,然後自己再默默退出群組。

由於記事本的內容若要刪除,必須由留言人的帳號才能刪掉。除非這個群組整個解散,砍掉重練另成立新的群組,但這對公司來說,等於耗費時間成本去處理離職員工的報復行為。


議題管理員的重要性, JANDI 議題原來有此好處!

上述情況凸顯工作的群組,其實是很需要管理員的角色。 JANDI 深知公司組織會面臨人員的流動,加上主管跟一般員工在管理上,也應該擁有不同等級的權限,藉此提升公司討論群組管理機制。

在 JANDI 的環境內,必須是議題管理員的身分,才有以下的設定權力:

  • 可以更改議題名稱與相關描述
  • 刪除/解散議題
  • 把離職或與專案無關的成員退出相對應的議題
  • 編輯/暫停/刪除 JANDI Connect

由此可見,如果一般員工在 JANDI 的議題內是「正成員」身分,他就沒辦法去更改議題的名字或刪除議題,以及隨意把其他成員踢出議題。這對組織有何好處?

  • 組織的運作更有效率。例如議題管理員可根據專案進度,一旦該專案在當年度結束,管理員可以告知後將員工退出,對員工來說不會參與過多與工作無關的議題。
  • 既有資料完整保存。有些專案可能每年會在特定檔期/時段執行,例如行銷快閃活動,隔年要重啟時,議題管理員就能把該年度會參加的正成員加入。這些成員加入議題後,又能看到往年的對話紀錄、檔案內容完整保留,不用從零開始執行

JANDI 更新功能:一個議題可以有多位議題管理員

過往一個議題只允許有「一位」議題管理員,聽到多數用戶的需求之後, JANDI 讓議題內可以設定「多位」的議題管理員角色。

JANDI 觀察到用戶可能會遇到2種情況,第一是身為議題管理員的員工離職,若沒有把議題管理員身分移交給其他在議題內的成員,後續就要花時間再設定。

第二是議題在「唯讀模式下」,過去只允許團隊所有者、團隊管理員可以發文。現在功能優化之後,可以設定正成員為議題管理員,而且能同時擁有多位議題管理員,議題管理員就可以發佈訊息或上傳檔案。

於是, JANDI 優化功能推出「議題可設定多位管理員」的機制,讓團隊所有者、團隊管理員、以及正成員身分的帳號,可以被指定為議題管理員,且議題管理員無數量上限。如果想知道議題內有哪些成員是議題管理員,也可以直接點選人頭圖示,列表會以「議題管理員 > 團隊所有者 > 團隊管理員 > 正成員 > 準成員」的規則排序。

不論是企業老闆、主管、乃至一般員工,每天都有各種訊息需要跟同事、外部廠商討論,很多時候更需要「回溯」過往的對話紀錄或回去找檔案。因此群組/議題的重要性,絕對不能隨意被翻群或輕易踢出成員,才能確保工作的進步不受干擾。現在就開始嘗試使用 JANDI ,升級版本設定多位議題管理員,實現工作交棒無縫接軌!


點擊此連結或上方圖片,免費顧問諮詢與導入服務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