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的鈍感力這樣培養!4 招教授高敏人不因小事而陷入沮喪

你是屬於相當容易在意他人眼光,在工作領域自我要求相當高的高敏一族嗎?

封面圖/Photo by Malachi Cowie on Unsplash

文/ JANDI特約編輯陳薪智


「下次專案我想要做一些調整…唉,算了,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如果我說辦不到,主管會不會認為我很爛?同事會不會嫌我拖累他們?」
「公司聚餐實在很不想去,但是好怕常找藉口不參加而被同事孤立?」

對於高敏感的人,這些自我質疑反覆縈繞於腦袋當中,成為進入職場後的日常。曾獲日本勞動大臣指定產業心理諮商師的植西聰,在他的著作《鈍感力》明確指出,對於那些在生活、職場當中發生一些小事就耿耿於懷的人,救贖的方法就是培養鈍感力。


高敏人學習從日常多一些遲鈍

高敏人在職場上會不會常覺得自己常在某種狀態走不出來?例如下述的情境:

  • 遇到挫折容易悲觀消極,凡事總是容易往壞處想,即使一在換工作仍無法擺脫沮喪感
  • 過渡在意別人的想法,超過對自己需求的關注,經常覺得自己無法融入群體
  • 受了委屈容易患得患失,頂不住壓力經常浮現辭職的念頭,一再落入惡性循環

鈍感力一書前言如此描述:「我認為現在的人,要變得遲鈍、神經大條一點。」

一講到遲鈍,可能馬上會聯想到笨拙、慢吞呑、不懂舉一反三的形象。但是對於極度敏感的人,多增加一些遲鈍,嘗試生活鈍感一點,反而能夠運用其力量,找到擺脫過於敏感的解藥。


在工作過程,有哪些方式可以培養鈍感力?

方法一 精神距離法

工作壓力造成的現象,提不起勁、不想上班屬於較低程度的影響,嚴重的會造成失眠、腸胃病症,甚至出現精神耗弱狀況,導致最終需要找尋專業人士的協助。遇到工作不順利的當下,該怎麼「說服」大腦冷靜、心情維持穩定?
《鈍感力》提到的其中一個方法,稱之為「精神上保持距離」原則。也就是遇到不如預期的狀況,或是突然出了trouble,當下在心裡提醒自己:「就算這間公司不要我,外面也還有很多機會」、「我又不會和這位主管相處一輩子」、「就算這項專案進展不順利,也不會要了我的命」。

也就是不斷在精神上練習,告訴自己、肯定自己,不要輕易反射把問題歸因到自己身上。如果感覺自己情緒快崩潰,不妨先離開辦公室,到戶外或鄰近的咖啡廳,換個環境氛圍轉移注意力。或是當天先暫緩手邊的工作,著手其他專案或乾脆請假去健身房運動,把問題先放到一邊,全心投入到其他事情。

方法二 深呼吸留意少「嘆氣」

植西聰建議培養頓感力的第二種方式,透過深呼吸轉移負面思緒。暫時離開工作現場到公司戶外空間,藉由深吸與深吐,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深呼吸的當下,可以練習不要再拘泥造成心理不舒服的事件,等於拋開鑽牛角尖的想法,把思緒轉移到其他情況,例如自我實現需求。所謂自我實現,可以思考月計畫、半年計畫、一年計畫的生活安排,跳脫陷入當下的情緒。

另外植西聰也提到在工作過程,不如意的時候除了深呼吸,也要留意自己是不是無形中很愛「嘆氣」? 嘆氣對於心理層面,讓原本沉重的心情更無法擺脫,甚至會把負能量傳染給其他同事或朋友,對於人際發展非但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把潛在貴人給嚇跑。

方法三 使用雙色便條貼

上述兩種方式屬於意念跟生理方面的調整,第三種方式則是透過書寫,把當下的不好感受寫下來當成抒發方式。等到情緒平緩時候,可以再回顧文字內容,讓自己站在客觀的立場,檢視自己究竟在意哪些事情,或是哪些檻一直卡在心中過不去。

這時候可以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便條貼,只要發脾氣或陷入低潮時,就把當下情況及感受,試著用簡單的句子,把心中察覺的事情寫在其中一種顏色的便條紙上。等到情緒逐漸平緩之後,例如在隔天同一時間,把前一天的便條貼拿出來閱讀,然後在另一份不同顏色的便條紙上,練習書寫與前一天截然不同的情緒觀點。

透過跳脫立場的練習,讓自己逐漸意識到,原來很多高敏感時刻,自己所糾結的癥結。並且可以在另一張便條紙嘗試寫下,有沒有哪些可以避開或調整情緒的可能,列出幾項可行的方式。之後萬一情緒又上來時,就可以把雙色雙色便條貼拿出來閱讀,透過練習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方法四 紀錄工作日誌

如果第三種方式覺得自己還是沒有辦法那麼客觀培養頓感力,另一種方式則是可以尋求身邊朋友或是可信賴的主管。就有企業部門曾嘗試在JANDI開設撰寫工作日誌或周誌的專屬議題,除了讓員工記錄工作本身,也能在旁邊寫下工作之外的心情小語、反省、感受,這類工作日誌可以設定僅自己閱讀,或是邀請自己可以信任的工作夥伴跟他們分享。

如果覺得要開設JANDI議題太麻煩,而且也不想手寫便條貼,那麼在JANDI的私訊功能區域,設立一個JANDI專屬欄位,每位用戶可以把這個空間設定為抒發工作心情的「樹洞」。

完全專屬自己的私人小天地

把工作的想法或委屈紀錄在此,這部分的內容僅自己可以閱讀,資料也不會被其他人讀取,當成練習培養自己鈍感力的小天地。


點擊此連結或上方圖片,即可免費使用 JANDI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