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遇到問題不僅要問對,更要會解決!麥肯錫列出 7 步驟如何有效整合 JADNI 功能
不只要培養問對問題的能力,還要有解決複雜問題的技能!
封面圖/Photo by Edwin Andrade on Unsplash
文/ JANDI特約編輯陳薪智
職場的「提問力」是相當重要的競爭力!
有句話說「問對問題,答案就出來一半。」
問完問題之後仍需要找到解答,尤其伴隨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加速變化,工作者面臨更複雜的問題,在職場當中,組織重視的技能焦點也隨著時代變遷。
1970~1980 年代組織重視策略發展;1990 年代開始重視執行的效率;到了 2015 年之後更為看重解決複雜問題與思辨的能力。世界經濟論壇在 2016 年發布一份《就業前景報告》,把「解決複雜問題」技能,列為企業最希望員工擁有的技能之首。
由此可見,企業在招募員工的時候,把分析技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列為招聘與否的評估條件之一。不過,解決問題的能力說起來非常抽象,是否有一套方法能培養?或如何此能力應用在工作當中?《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這本書,列出問題解決的 7 步驟。這 7 步驟分別是什麼?以及各步驟在執行時,JANDI 又有哪些功能可以輔助?
步驟 1 定義
精準敘述問題,等於解決一半問題
問題描述含糊不清,沒有釐清問題的背景脈絡與範圍邊界,就急於進入分析,往往造成時間浪費與失敗收場。因此第一步在定義問題,建議可參考這些標準:
-
定義明確,不籠統
-
清楚衡量成功與否
-
定義時間範圍,符合決策者價值觀
-
涉及明確行動
從釐清問題過程,可以看出示梳理問題時一定有很多觀點,甚至需要達成共識。為了把所有提案都記錄下來,JANDI 可從兩個方面給予協助。
- 建立議題:針對當次要解決的單一主題,成立專屬議題有助於訊息分流,並邀請預計參與的正成員、準成員,並在公佈欄公告本次要討論議題的訊息、排程等重要資訊。
- 討論串留言:JANDI 的介面設計有其獨特優勢,也就是能針對某一段話,或某個檔案之下,進行延伸討論形成獨立的討論串,讓討論更聚焦,其他成員也能快速掌握要點。
步驟 2 拆解
分解問題,發展出進一步假設
問題定義後,接下來就必須把問題再拆解/分割成多個部分。麥肯錫顧問建議,這時候可以畫出一個邏輯樹概念的結構圖,幫助一眼看出問題構成的各種元素,進而理解子問題的層次、因果關係。畫出邏輯樹的目的,才能找出破解問題的槓桿,進而提出假設解決問題。
- 檔案在雲端儲存及協作:這個階段為了拆解問題形成邏輯樹,各個成員可能都會提出各自的觀點或建議的方法論。此階段仰賴高度密集的協作,也可能衍生相當多檔案,JANDI 允許把檔案儲存在雲端,甚至開設資料夾,讓跨部門協作時檔案可共享且不會遺失。
步驟 3 排序
安排「做什麼」及「不做什麼」優先順序
第3步是分辨邏輯樹當中,有哪些樹枝的問題影響最大(例如某個問題不解決,直接影響公司人力,沒有充沛的產能就會影響交期)。這本書建議在修剪邏輯樹的時候,可以使用簡單的2×2矩陣方法,決定著手問題的優先順序,找到最佳發展路徑。
- JANDI Connect:JANDI Connect 允許用戶在 JANDI 串聯並接受第三方外部程式的通知,像是Google 日曆、RSS 訂閱、Trello、JIRA、GitHub、Bitbucket…決定解決問題的順序階段,勢必有許多議題需討論,透過串接 Google 日曆就能快速約下次會議時間。
- 投票:當討論進行到一定程度,團隊可能需要形成初步共識,決定哪些事情需要優先處理,這時候就能搭配投票功能,快速找到最大公約數。
步驟 4 計畫
把假設變成具體,團隊逐一認領任務並在期限內完成
分解問題並排序好時間軸,下一步該做的,就是展開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的階段。這個步驟要分派不同任務給成員,並且依據各項工作規劃,在一定時間內迅速且正確找出解方。
- 待辦清單:為了優化指派與接收任務的流程,建立一目瞭然的待辦清單,幫助工作者隨時檢視自己的進度。JANDI「待辦清單」功能持續更新,目前包含以下應用:
- 將檔案(附件)增加到任務
- 為任務指派一位以上的成員
- 選擇任務狀態(待執行/執行中)
- 選擇一個特定議題、私訊建立個人任務
- 在日曆檢視模式當中,查看所有任務
步驟 5 分析
收集事實與分析以檢驗假設,同時避免認知偏誤
擬訂計畫之後,接著就是收集資料與進行分析,這個環節是7步驟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本書提到幾個分析方法,包含捷思法(Heuristics ),快速掌握問題的每個部分,其他比較進階的分析方法,包括賽局理論、迴歸分析、蒙地卡羅模擬 ( Monte Carlo simulation)、機器學習等。在獲得結論之前,也需要定期舉行團隊檢討會議,對假說進行驗證。
- 星號標示:不論是針對訊息、留言、檔案、投票或是針對議題,都能夠標示星號,並且在介面當中的工作選項,快速掌握有標示星號的內容。在分析階段,因應各種討論或檔案傳送,往往有些訊息需特別注意。這時,星號就能派上用場,鎖定最不可忽略的事項。
步驟 6 統合
整合分析的發現與結果,凸顯論點的可行性
個別分析找到結論後,解決問題的流程尚未結束。在這個階段要把分析的發現,組合成一個邏輯結構並進行檢驗。更重要的是,還要說服團隊其他人,將找出的所有解方進行統合,因此這個階段的討論流程也很重要。
- 群聊或 1:1 私訊:有時討論不一定只侷限在議題內,如果是比較即時的討論,或內容可能牽涉隱私,JANDI提供私訊討論的功能,包含多位成員一起群聊,或是一對一的討論,讓對話的形式可以更多元,因應當下情境來做選擇。
步驟 7 溝通
具有說服力的方式,向大家溝通並執行
最後一個步驟來到結論,透過先前的問題陳述、定義,形成「情況一觀察一結論」的循環。這個階段的溝通,包含講述後續的行動步驟,或是讓其他人提出反思、行動,如果有需要再釐清問題。就會回到步驟一,再次精準定義問題。
綜觀《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所建議的系統化問題解決步驟,可以看出如何運用有效的流程,來解決工作當中的複雜挑戰。另一方面,這也凸顯 7 個步驟都與協作、溝通有相當緊密的連結,搭配 JANDI 的多種功能,期待能幫每位工作者成為問題解決者。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