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專案管理工具造成工作超載的元兇?解決問題源頭:企業的溝通協作模式是否完整建立
三個常見的問題讓專案管工具變成絆腳石,企業怎麼避免?
封面圖 / Photo by Oussama Bergaoui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薪智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專案管理工具如春筍般冒出,然而,如果沒有好好梳理公司內外、跨部門的溝通協作制度,導入再多專案數位工具,只會造成員工的資訊超載,連帶影響工作成效!
你是否曾想過,到底「專案管理」是怎麼變成現代工作的重要基礎?根據維基百科對專案管理的描述,最早可回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當時因複雜的工程案件,而開始需要專案管理工具。後來專案管理方法開始被民間企業採用,組織逐漸意識到以專案為中心的工作方式,需要有「規劃、排程、控制系統方法」等元素組成,來確保專案能順利完成。
專案管理工具為何成為必需品?
現代的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要使用專案管理導向的數位工具,拆解專案管理工具會變成現代職場的必需品,背後有幾項原因。
- 提升工作效率
專案管理工具承載越來越多功能,而且希望藉由「自動化」模式,取代過去仰賴人力執行的任務。例如根據專案的進度狀況,在截止日的前幾天,工具系統會預先自動提醒當事人,避免期限快到期的時候,發生員工還沒有開動工的狀況。 - 彙整各種數據
現在是數據為王的工作模式,從業務、行銷、客服、到 PM 等角色,幾乎都要與數據為伍。先進的專案管理工具,可以跨平台整合公司的營運資料,讓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對系統下指令,加快數據分析速度,有助於人力更快找出商業洞察。 - 遠端跨時區協作
越來越多公司會招募四面八方的員工,也讓專案管理邁向跨地域、跨時區的模式。現在只要有網路,大家就能把工作內容上傳到專案管理平台,讓團隊成員「一棒接一棒」先後完成。而且針對內容想要給建議,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標記,減少工作疏漏或錯誤產生。 - 優先處理緊急又重要工作
專案管理工具另一個優勢,能幫助使用者去辨識哪些是「緊急」而且是「重要」的工作項目。因為工作有時要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不斷調整專案的進度、排程,有些比較晚啟動的案子,反而需要先投入資源,基於時間緊迫性就要透過專案管理工具來優先處理。
不要讓你的專案助手變成絆腳石!
專案管理工具既然是被開發來幫助人力的助手,但曾幾何時,過多的專案協作工具,以及超載的資訊量,反而成為效率低落的絆腳石。特別是有的決策者會有的迷思,認為使用越多工具越好(而且偏向免費的),事實上,過多不必要而且不好用的專案管理工具,對員工可能帶來以下負面影響。
- 同樣訊息一說再說浪費時間
一家公司使用太多不同屬性的專案管理工具,加上跨部門依賴的工具程度不盡相同,可能就會造成溝通上的災難。舉例來說,開發團隊使用 A 工具處理技術問題,設計團隊多用 B 工具傳送檔案,整體專案進度則要放到 C 平台進行彙整。這就造成員工要在三個工具之間轉換,產生大量的重複溝通工作,或是各工具有專屬的檔案格式,跨平台還需要額外轉檔,讓跨部門協作浪費大量時間。 - 成員對新工具學習意願低
每個工具有自己介面和功能,每次要轉換新工具時,團隊成員也需要花時間學習、摸索新的使用方式。如果是數位能力較落後的成員,一來對他們在心理上增加工作壓力和焦慮感,間接影響他們投入工作的積極度;二來是,公司為了解決數位落差問題,也要花資源提供教育訓練、培訓課程,這也在增加公司的成本支出。 - 不同資訊散落造成決策失誤
過多的專案管理工具衍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造成資訊斷裂,有的討論紀錄被放在A工具,而其他成員把調整後的檔案更新在B工具,最後要驗收專案成果的成員,以為最後檔案要從 C 平台下載。這樣的狀況就導致最後下決策的人,很難在一個工具獲得完整的訊息,不僅容易產生「雞同鴨講」,也讓最後做出的決定可能與事實不符。
排除問題從源頭做起:建立明確的協作、溝通流程
想要避免因太多不必要的專案管理工具,導致成員在工作過程「事倍功半」,建議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從跨部門專案的「溝通協作」流程加以改善。
舉例情境:各專案進度回到 JANDI 議題彙報
既然專案管理牽涉跨部門討論,會產生大量檔案,也需要定期追縱進度,隨時調整策略做法。那麼核心的解套方式,就是讓「資訊分流」,每次有新的專案產生,直接在 JANDI 開設對應的「議題」,並且「只」邀請與專案有關的成員加入(讓與專案無關的同事,不用受過量訊息干擾)。
在議題內若需要針對某個事件討論,發起人就能開設一個新的「對話串」,完整說明要討論的主旨,並且 @Tag 特定成員,在討論當下可能要提供檔案或給予回饋說明。這時候被 @Tag 的人,就能在對話串傳檔案或提供連結,大家就可以針對細節進行後續討論。
當大家對這件事情有初步結論後,發起人根據剛剛討論結果,針對要特別注意的對話可以按「星號」標註。接著再開設一個「待辦清單」,設定事件的主旨、截止日、@Tag 特定成員。當待辦清單設定完成,大家就能回到自己常用的數位工具,完成後續的工作內容。
手邊專案有初步成果,再回到 JANDI 議題彙報,或有的公司使用 Trello工具,就能在這個工具內更新卡片狀態(例如從進行中移動到已完成欄位),因為 JANDI 與 Trello 有 API 串接,那麼成員能直接從 JANDI 收到更新通知,知道 Trello 某一項專案有最新的進展。
專案管理工具的出現,是為了幫助員工好好追蹤每個計畫的最新狀況,但前提是彼此有可以共享資訊、透明溝通的平台,讓大家掌握即時訊息,減少資訊過載問題。JANDI 身為企業用溝通協作工具,就是在幫助企業在使用其他專案管理工具的過程,真正提升溝通的效率,讓員工輕鬆駕馭工具,而不是被工具奴役!
點擊此連結或上方圖片,即可免費使用 JANDI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