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公室空調溫度是誰決定的?從科學觀點,看女性工作者遇到的性別問題

原來,現在中央空調的溫度是以歐美男性所設置的,而亞洲女生最合適的空調溫度應在 25 ~ 26 攝氏之間

因為很有趣。你有想過連辦公室的空調系統,可能都在創造不利於女性工作者發揮長才的工作環境嗎?原來,現在中央空調的溫度是以歐美男性所設置的,而亞洲女生最合適的空調溫度應在 25~26 攝氏之間。太熱讓你頭暈目眩,但是太冷不僅讓你感冒,連帶降低工作生產力。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妤寧


辦公室的空調溫度,是誰說了算?

臺灣快要開始邁入駭人的夏天了,對臺灣的上班族來說,能逃入冷氣房辦公似乎是老闆之恩、員工之福。不過可能也有些如我或林黛玉一般體弱的上班族,必須在辦公室常備一件外套,因為有些辦公室的冷氣開起來強到要人命(以及北極熊的命);相反地,當辦公室裡有人抗議冷氣太冷的時候,又會有其他人煩惱於空氣太悶的問題。

有趣的是,在美國長期以來,辦公室建築物裡的空調溫度,並不是能由單一某個管理者隨心所欲去設定的,相反地,此刻建築物裡最適切的溫度,會由一個被稱為舒適度不滿意百分比值(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簡稱 PPD)的公式所決定,而這個 PPD 公式源於 1960 年代一位髮型特殊、專門研究室內環境的丹麥教授 Povl Ole Fanger,對他 1300 位學生所做的實驗而制定出來的。

我專門研究室內環境。
我專門研究室內環境。圖片來源:WIKI

為什麼女同事冷個半死、男同事們仍然昂首闊步?

PPD 公式把很多環境因子都納入考慮了,包括建築物的濕度、氣流,還有人體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身體會產生的熱能等參考數值。不過,2015 年在自然期刊《Natur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這個看似周全的計算方式有個為人所忽略的漏洞: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率不同,而 PPD 公式採用的基礎代謝率數據,是以一位 40 歲、約 70 公斤的男性(想必同時也是白人)為基準。

「基礎代謝率」指的是我們在靜止的自然狀態下消耗的最低熱量,和每個人的不同體型與生理性別最有關係,而這兩項剛好是 PPD 沒有納入的變因。

想當然爾,不在這個體重也不是這個性別的人,在冷氣房中不會是感到舒適的族群。

由於女性通常較男性擁有較低的基礎代謝率、身體產生的熱能較少,也就較容易感到寒冷。

研究指出,女性的基礎代謝率較男性低 20~32% --也就是在 PPD 公式中被認為是標準基礎代謝率的男性。這個研究結果彷彿在暗示,PPD 公式也該開始考慮女性工作者在辦公室中的舒適度了。


怕冷,是一種會傳染的感覺

也許你會說,無關男女,辦公室空調應該多照顧怕熱的人嘛,畢竟怕冷的人,只要加件外套不就能解決了嗎?

不過 2014 年的這份研究則指出「怕冷的感覺是會傳染的」--即便只是看著有人遭受酷寒的影片,坐在電腦前的你恐怕也會不自覺地打個冷顫。這個貨真價實的科學現象是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造成的,鏡像神經元為人類的學習模仿能力提供了完善的機制,即使你強壯的身體本來對寒冷毫無所覺,當你看見身邊瘦弱的同事發抖或打噴嚏,也會影響到你對環境冷熱的判斷。


女性工作者就該受到「冷落」嗎?

回到老闆的角度,辦公室如果太冷,對於員工的生產力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康乃爾大學的環境與人因學教授 Alan Hedge 和他的研究團隊對一個辦公室進行調溫實驗--在室內溫度從攝氏 20 度調為 25 度之後,排版出錯率降低了 44%、整體生產力也提昇了 150%。(但原始溫度 20 度也太冷了吧怎麼一回事!)

至於我們關心的人種差異,荷蘭馬斯垂克的人類生物學家 Boris Kingma 和他的同事針對日本女性和歐美女性的最適體感溫度分別是攝氏 25.2 度和 22.1 度。而且不只針對寒冷,女性的身體對於冷熱變化的感知都較為敏感。

如果智慧節能建築是未來的大勢所趨,那麼像 PPD 公式這類曾在人因歷史上有所建樹的指標,也需要被關注如何做出與時並進的調整。不戰性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追求一個真正能夠代表普遍上班族的基礎代謝率數值絕對是必要的。

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應該讓所有擁有長才的人都能在此充分發揮。否則不也是對他們才能的一種浪費嗎?

本文編譯自 Cold As Ice: The Scientific Reason Why Women In Your Office Feel So Cold And Men Feel Perfectly ComfortableDana Dovey, Medical Daily, Aug 3, 2015。內文援引之其他參考資料或研究來源可點閱超連結。


JANDI 顧問諮詢
點擊填表,免費顧問諮詢與導入服務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