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業求「財源」大「裁員」!如果你突然被炒魷魚,該怎樣整裝再出發?

封面圖/Photo by Shridhar Gupta on Unsplash

文/ JANDI特約編輯陳薪智


這幾年全球景氣彷彿坐雲霄飛車,在疫情嚴重時候,大型科技及 IT 企業為了充足人力而大量招聘,隨著疫情解封卻遇到俄烏戰爭伴隨的能源成本上漲,以及各種通貨膨脹、利率上升政策,導致原本笑看獲利的公司,反而要處理過度招募的殘局。

這個現象以美國的科技業最為顯著,為了節省成本,大型公司首要作法就是砍人,而且組織規模越大,裁員方式更是不手軟。舉凡知名企業像是 Amazon、Google 、Meta、Unity Software 、eBay、Discord 等,2024 年都再度釋出解雇消息。

以科技業為主的招聘網站TrueUp,根據「科技裁員追蹤」統計,美國 2022 年共有 814 家科技公司,解雇約 13 萬名員工。從 2023 年之後,短短一個多月,知名幾間科技大廠的裁員人數更上看 8 萬人,歷經一年科技業紛紛集中火力轉往投資 AI,重新分配資源,講求更高的效率,2024 才開始不到一個月,已有近萬人遭到裁員。


有的企業不隨波逐流,靠這一招逆向留人才

從大量招募再到大批裁員,三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Fitch)觀察此狀況指出,在疫情這幾年,科技產業就業人數對照疫情之前多了 8%,換算下來等於 2020~2022 年初多雇用 20~30 萬職缺。目前的裁員比例,等於是在修正疫情時代過度招聘的結果。

有報導指出,某些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勞動市場仍炙手可熱,例如全端工程師、行動 App 開發人員、UX/ UI 設計師、CMS 開發工程師、手動測試專業人員等,是最吃香的技術專長。就算沒有全職需求,在兼職、契約合作的機會仍多。

但是突然裁員的氣氛,陰影仍然壟罩在相關企業內部。若從企業管理角度來看,大量招募員工須進行教育訓練,遇到景氣轉差再大幅裁員作為應急之計,其實是在減損企業的生產力。

專注於工作流程自動化的軟體商 Zapier,就是這波裁員潮之中,反其道而行的案例。他們特別擬定一套「借調」計畫,等於是讓員工因為市場變化,有機會重新分配到組織內的其他團隊,或是改變契約內容,轉為約聘制度,等到經濟反彈再重擬合約。藉此盤整獲利較少的部門,又能留住人才並培養更多元技能,達到一石二鳥之計。


突然收到裁員通知,從心理到行動該如何應對?

儘管科技業裁員潮沒有吹到台灣,而且在地勞動市場仍屬於供過於求,但每個人都無法預測自己會不會突然收到裁員消息。若突然被裁員,多數人在精神上一定會大受影響,因此金達爾行為科學研究所( Jindal Institute of Behavioural Sciences)創始人Sanjeev P Sahni 博士就舉例,遇到頓時失去工作、經濟來源不穩的狀態之下,可以參考幾點方法。

  • 允許自己有時間悲傷

失去工作可能會遭遇情緒變化,因此不妨給自己一點時間處理感受,在這段時間內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盡可能睡眠充足、攝取營養食物、嘗試參與過去因忙碌而無法參加活動,藉此調整心情再出發。

  • 「保持」三大元素

  1. 保持聯繫:向朋友、家人、或專業心理師尋求支持或制定應對策略
  2. 保持規律:保有正常的日程安排,有助創造生活穩定或有活著的感覺
  3. 保持積極:不論是對職涯發展或生活打理,仍維持積極心態來獲取更多機會

但也有人可能會認為,唯有趕緊找到下一份職缺,解除經濟來源不穩的警鈴,才能夠讓身心獲得舒緩。因此在尋找下一份工作階段,更需要針對未來擬定較完整的計畫,至於實際的行動有以下建議。

  • 盤點整體財務狀況

確認前東家提供的資遣費,並盤算在短暫失業期間,手上的臨時預備金或是領取失業救助金的數字,是否在沒有收入的幾個月內,可以足以支付相關日常開銷。

  • 更新 LinkedIn、履歷釋出消息

人在忙碌時候,其實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檢視工作成績,失業期間不妨盤點上份工作的績效,並在 LinkedIn、求職網站更新自己的履歷內容。除了被動防守,也能主動出擊跟身邊朋友、過去的客戶/合作窗口釋出離職消息,打聽一些潛在的職缺。


留下來的人—關注倖存者之傷的身心狀態

裁員的過程,有些人慶幸自己沒有在名單上,但看著其他戰友逐一離開,也會產生所謂倖存者之傷(Survivor Sickness)。這個現象指的是當企業執行大規模裁員,留下來的員工反而感到內疚、壓力和焦慮,同時也會徬徨未來不確定性、工作量增加而衍生出的身心反應。

臨床心理學家 Sally Spencer-Thomas 在 TED 演講中指出,這類倖存者症候群是裁員後非常立竿見影的影響,在心理安全不穩的情況下工作,就會形成生產力下降、對內部領導缺乏信任、整體工作士氣低落等情況。

為了避免低氣壓蔓延太久,專家就建議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1. 員工自身的調整,參照失業者向家人、朋友、專業治療師尋求幫助,藉此釋放情緒壓力病或的鼓勵。另外員工也能在悲傷的時刻,反省從這次裁員經驗,自己能留下來是自己具備哪些優勢或技能,藉此思考未來如何持續優化強項,在日後的職涯角色獲取更多成功機會
  2. 針對企業端著手,由於組織有大幅度變動,主管為留下來的員工擬定適合的 KPI,至於人資部門也要提供必要協助,避免更多人因為工作量變多而造成另一波離職潮。另一種作法是組織在瘦身過程,也開放員工申請職位輪替,藉以重新整合組織的任務目標,讓員工可以彈性選擇到對的職務。

點擊此連結或上方圖片,即可免費使用 JANDI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