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人士每天只需要四個小時的睡眠迷思?工作效率的傳說沒那麼神奇

BBC :「成功人士騙你的,其實他們偷懶也不會讓你知道。」與其討論睡多少,不如好好思考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你最近「忙碌」嗎?

是一般人的「瞎忙且庸庸碌碌」還是像常見的成功故事「有效率的累積工作、工作效率超高、事業非凡成就」呢?。

「成功人士每天只睡四小時,還能有漂亮的事業累積」這件常常被某些人掛在口中的傳言,真實面貌是什麼呢?這次看到了 BBC 的研究調查,提供了從科學面,以及一個新的觀點,分享給你。


「睡眠到底要幾小時才足夠?」這是近幾年很受爭論的議題。

儘管不少研究都指出,每天晚上睡足七到九個小時最為理想。但仍有「一些人」認為反正死了不也是要睡?寧可犧牲睡眠,也要擠出更多時間工作。特別是當部分成功人士,屬於那「一些人」的其中一員時,事情好像變得比想像還要糟糕。

雅虎(Yahoo)執行長梅爾(Marissa Mayer)、香港首富李嘉誠等人,都曾說自己屬於短眠者。甚至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還會向外說自己只需要三到四小時的睡眠,也常向大眾暗指:

「除非你犧牲睡眠,否則你別奢求成功。」

究竟睡眠的多與少,對於事業、學習與生活是否有所幫助呢?今天的你,又會選擇哪一邊呢?

美國睡眠權威、賓洲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心理學教授 David Dinges 表示,全球僅不到 5% 的人口屬於「先天少睡體質」(Naturally Short Sleepers),這些人每天可能真的只需要四到五小時的睡眠即可。然而,大部分的人們仍需要八小時的睡眠,補充自己一天的能量。

成功人士每天只需要四個小時的睡眠迷思?工作效率的傳說沒那麼神奇
有時候也會渴望自己,能像寵物一樣,無憂無慮的睡覺。

成功人士騙你的,其實他們偷懶也不會讓你知道

看不見的傷害,正在一點一滴侵蝕常常熬夜認真工作的你。或許對於你來說,昨晚沒睡飽只是影響今天早上的工作表現。但是,當你連續兩天以上睡眠不足八小時,無論是專注度、思考靈活度、或是細節的處理上,應該都能感受到明顯的退化。長期下來,那些看不見的傷害,將會以肥胖、各種健康問題等方式提醒你。

即使是檯面上看到的成功人士,他們在加班時也絕非處於最佳的狀態。想休息時就休息別硬撐,真的。

等等,先回到剛剛的問題:

  • 「睡的多或少,對事業的相關性是?」

我認為這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 —

  • 根本不是睡幾小時,而是他做了什麼事情啊。

那些吹噓自己不用睡覺的人,可能不小心低估自己平常睡眠的時間了!比方說,周末多睡一點補回來、通勤時乘坐公車捷運、火車或飛機時小睡片刻都算是休息睡覺。

最後 BBC 採訪 Witmer 時,他也說:「每個月會找幾次機會,一次睡足九小時補眠。或者在午後小憩 45 分鐘,醒來時繼續衝刺。」


睡眠的確有重要性,但我們認為睡眠關鍵不在時間長短,而在是否「完整無干擾」。相信大家都有在睡覺時被手機的通知干擾,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訣竅:手機系統上的「勿擾模式」:

左、中:Apple 的勿擾模式;Android 勿擾模式
左、中:Apple 的勿擾模式;Android 勿擾模式

手機系統上的勿擾模式,會在開啟時把所有通知關閉,沒有通知聲也不會震動,是最適合睡覺的模式。

然而,有些人會想說:「我只想把『工作用的通訊軟體』在下班後關閉,這樣有辦法嗎?」

如果你是用 LINE 來進行工作溝通的,那可能就要把整個 LINE 關掉,那麼也會順便犧牲了你的朋友們;但如果你是用 JANDI 工作的同伴,你可以透過「休假模式」讓你休假時提醒其他成員:「你目前正在休假中。」同時也會暫時關閉手機上的訊息推播通知,而當休假結束後,會通知將會自動打開。

JANDI 休假模式

進一步瞭解如何操作訊息與郵件的提醒通知,請點擊圖片!

通勤時間就讓自己休息片刻吧!每次從三峽到台北都要一個多小時,就是我的小睡時刻。
通勤時間就讓自己休息片刻吧!每次從三峽到台北都要一個多小時,就是我的小睡時刻。

無論從工作表現、身體健康等因素來考量,睡足八小時是非常理想的目標。(所以我一直達不到理想⋯⋯)認為不需要睡眠的人,通常都是自我感覺良好,因為生產力早已大不如前。

對於一般人來說,所謂的忙碌其實是「瞎忙且庸庸碌碌」,並沒有想像中般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不過好在我們有你,當你會投資自己的時間來這閱讀文章,那麼相信你已經脫離了瞎忙且庸庸碌碌了。

參考文章:Successful executives and the four-hour sleep myth, BBC Productivity


JANDI 顧問諮詢
點擊填表,免費顧問諮詢與導入服務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