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雲端協作工具進行遠距作業,高雄好過日帶領青年,朝好日子邁進
非營利組織如何導入雲端協作工具,進行檔案管理、遠距協作,展現高效實踐力?
2017 年,高雄好過日正式登記為協會,希望能用在地視角談高雄議題,喚起政府、人民對地方發展、轉型的重視。目前高雄好過日的成員來自各方,集結不同專業人士的力量,已成功發起了數項行動與專案。在成員均身兼多職的情況下,他們是透過何種方式進行遠距協作?又是如何挑選合適的雲端協作軟體進行溝通,展現高效實踐力?來聽聽理事長陳信諭怎麼說吧!
承載著過往熟悉的味道、烙印在腦中的景色,家是所有兒時回憶的總和,也是未來的延續。隨著時間的推演,我們所認知的家鄉,正不斷的改變,或許是乘著科技的飛騰,又或許是隨著政策的更迭。而在台灣南部海岸一隅,有一群人正苦惱著城市的變化…
「過好日」前,必須先「好過日」
「在『過好日』前,必須先要『好過日』,這是我們的核心理念」陳信諭笑著說。
高雄好過日(以下簡稱好過日)是由一群七、八年級生為主,或生於高雄、或對高雄有更多憧憬的年輕人組成。
受到 2014 年太陽花學運的影響, 好過日的夥伴深刻感受到,政治現況仍有許多待改善的空間。除了蒐集史料並以批判的角度撰寫文章,也在群眾募資平台發起不同的專案,透過活動實際與民眾接觸,希望能喚起人們對於城鄉發展的重視。
記憶中的家鄉,似乎不一樣了
位於高雄小港區西南海岸線上,大林蒲、鳳鼻頭是一個擁有 400多年歷史的傳統聚落。曾經為高雄富裕的農村之地,沿岸地區有著大片椰林的沙灘,是孩童們放學的玩耍基地。經過一連串的改造計畫,從蝦苗養殖到填海造陸,慢慢成為重工業發展之地。現在,沿岸不再有人們玩耍的笑聲,而是被蔓延出烏黑廢棄的煙囪包圍。
似乎,我們感受到的高雄,距離「宜居城市」仍然非常遙遠。
以家鄉為起點,朝宜居城市前進
身為高雄的青年,我們認為應該從在地開始,慢慢地去瞭解台灣的現況;從過去的歷史發展脈絡,更深度地去瞭解現在的處境,以成為未來社會的參考依據。 — 高雄好過日
對於未來城市的風貌,我們有著更多的想像。
陳信諭和我們分享:「過往的高雄一直沒有很詳細的都市規劃,大林蒲和鳳鼻頭(以下簡稱大鼻地區)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把工業和住宅分開,是都市規劃的核心理念,也是常識。然而,你卻看到大鼻地區的發展,反而是讓工業、汙染強行進入居民的生活。」
大鼻地區的發展就如同高雄工業發展的縮影,也因此是好過日夥伴考察的重點區域。
「透過研究歷史、舉辦活動等方式,我們盡力的去了解大鼻地區的發展脈絡,以及問題發生的因素,進而去尋找未來城市可循的軌跡,以及城市產業轉型困難的解決方案。這是高雄好過日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
雲端協作軟體,讓遠距專案管理不再是問題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不禁好奇,這靠著夥伴們的熱情與實踐力建築起的協會,是怎麼在遠距且兼職的模式下,讓組織有效的運轉呢?陳信諭和我們分享了以下兩個撇步。
遠距協作撇步一:歷史資訊永久儲存與搜尋
對好過日的夥伴而言,歷史資料是一切事務健全的基礎,因此檔案永久儲存與快速搜尋便十分重要。這也是我們在尋找新協作工具最關鍵的原因。
過去,好過日的夥伴多使用一般社群軟體溝通,久了卻發現不適合用在指派任務以及檔案管理上,畢竟這些社群軟體本來就不是為了工作而開發。
不斷往上,一滑再滑,才找到檔案,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成功導入新工具,易上手是關鍵
「後來我們也陸續嘗試了許多不同的工具,最後選擇 JANDI,因為他不僅能滿足檔案快速搜尋的需求,同時也比較容易上手 。」陳信諭向我們說明降低進入門檻,是他們成功將新工具導入的要件之一。
遠距協作撇步二:溝通流程重新構思
好過日內部協作的方式比較特別,我們希望所有參與活動的人,都是自願且有興趣的參與此議題 — 高雄好過日陳信諭
好過日的議題設計:同心圓的協作模式
依照成員的參與程度,好過日採同心圓的方式進行協作。每個專案都會有頭腦與手腳的角色。先在頭腦區,即核心討論群,進行活動的發想與策畫;再來才將所謂的手與腳加入其中,讓執行面有更充足的人力及更完整的成效。
水平化且具彈性的協作模式,是我們思考後希望進行的溝通流程。
頭腦區與手腳區的成員並非固定,而是依照參與程度以及喜好決定自己的定位。讓好過日的成員得以評估自己的時間與能力,彈性的加入有興趣的專案與議題。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