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DI 與 Teams 分析比較|究竟為什麼要使用企業(團隊) 通訊軟體呢?

專為亞洲所設計的協作軟體 JANDI ,與擁有幾百萬用戶的 Microsoft 推出的 Teams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團隊協作的挑戰

用真正適合的工具去做事情,才能提高效能

以下用四個觀點切入,讓大家可以思考思考,一同來尋找最適合的工具。

  1. 跨地即時性
    工作場域不再被限縮在辦公室內的電腦,可利用移動裝置來解決 。
  2. 專案管理
    不用再使用很複雜的專案管理工具,亦可以使資訊透明,方便追蹤 。
  3. 安全性控管
    一站式的平台,讓你可以不用擔心跨平台資料外洩或遺失的疑慮。

族群不一樣,使用邏輯當然就不同

要了解 JANDI 和 Teams 的不同,就要先談歐美與亞洲 SaaS 市場的差異化。

JANDI 與 Teams 比較圖

Teams 是 Microsoft 旗下的團隊創建。說到 Microsoft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源於歐美且已人人都使用該相關軟體或系統的公司(奠基於過去累積的人脈網路),也是一個以服務大型企業出發或鎖定已常在使用 Office 365 的用戶為主
在美國的雲端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的市場滲透率相當高。代表他們早已習慣「溝通與協作平台」的工作模式。根據統計美國數位雲端工作者經常使用至少 10 個軟體工具協助工作。而為了滿足這個需求,Teams 整合了多達十四種類型,近兩百個不同的應用程式(同時也整合 Office 內原有的程式工具),讓 Teams 成為一個「大型的整合平台」。
 Teams 應用程式串連列表
▲ Teams 甚至還有個 上傳自訂應用程式,可以將自己設計的小工具上傳直接使用呢!

JANDI 則源於亞洲,以研究「亞洲用戶體驗」出發,是一個特別為亞洲中小企業及團隊所設計之的工具。產品一推出即有 中、英、日、韓等五種語言設定。而因為亞洲人在工作上,較不常使用多種較艱深、複雜的工具,大多是使用易操作,JANDI 正是花一兩分鐘即能輕易上手的團隊溝通工具。

而 JANDI 也擁有外部串聯的功能, 內建許多亞洲使用者常用的工具,像是 Google Calendar(時間管理)、Trello(專案管理)、Google Drive、Dropbox(資訊管理)等,這些都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工具。

JANDI Connect 介面
▲ JANDI Connect(串聯)介面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JANDI 與 Teams 的策略其實不相近。Teams 的設計整合除了原先在 Microsoft 的工具還提供非常多種的自由串聯工具,但倘若不知道團隊內到底需要、適合什麼工具,那這個優點豈不變成缺點?

太過艱深複雜,使成員適應門檻變高以及學習成本加重。

JANDI 將我們(亞洲人)普遍習慣的工具整合串聯,在操作上較不會有選擇工具上的困難。因此與 Teams 相比,JANDI 較適合使用於亞洲的中小企業。「一站式的服務」將通訊功能,結合待辦清單、投票、檔案管理等,讓你可以使用一個工具就完成所有工作


產品功能面:JANDI 與 Teams 的差異?

Teams 適合內部已有一定教育訓練的組織

Teams 雖然有中文版,但當你在串連應用程式或想看官方教育訓練的影片時,你會發現僅有英文版,甚至是目前手機板有些功能還尚未全部轉換為中文,所以使用操作上,對一些初學者而言,可能還是有些操作上的困難。

Teams 示意圖
▲左圖:Teams 電腦版介面;右圖:Teams 手機版介面

JANDI 適合正在數位轉型的團隊

剛開始使用專業的企業(團隊)通訊軟體時,除了瞭解更多產品資訊、使用建議、問題支援等,對於 JANDI 的企業用戶來說,他們更是體驗到不只是付錢買產品,而是同時也可以得到後續服務。因為當一個組織在轉型時,通常會面臨些困難,而 JANDI 有「免費的教育訓練」可以讓整個公司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高效溝通協作的概念、以及產品的功能與使用方法。

JANDI 示意圖
▲ 左圖:JANDI 電腦版介面;右圖:JANDI 手機版介面

藉由客戶專訪,找出需求、針對問題並推出功能

JANDI 除了提供專屬的企業服務外,「在地客製化的服務」也是與 Teams的不同之處。像是每次的更新功能,其時就是「與客戶實際互動」的反饋。像是最近推出「更換主題顏色」以及「鎖定螢幕」,就是在專訪台灣用戶的過程,觀察到台灣用戶不僅在乎文字傳訊、圖片傳訊,也十分重視頁面設計以及隱私安全,沒想到過沒多久,就真的透過新功能反映用戶心聲。

使用企業(團隊)協作軟體,初衷就是提升效率,而 JANDI對企業來說付費的不是產品,而是買了整套的售後服務。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 上圖:JANDI主題的更換;下圖:JANDI安全隱私的設計

設計邏輯的不同:Teams 多層次頻道、JANDI 議題資料夾

Teams的設計邏輯(部門分組的頻道設計)

Teams 會先依照「團隊」來進行第一層分類,在任何團隊下,可以任意新增不同的「頻道」(但團隊中的任何成員可以看到所有頻道)。在這樣設計架構下,其實較適合大型的企業組織,因為它們大多以部門為主,再往下來劃分不同的分組。但如果遇到跨部門分組處理專案時,可能就會比較麻煩,變成需要額外多設立一個團隊來進行。

首先在 JANDI 中,每個帳號可建立不同團隊,而每個帳號在不同團隊能切換不同角色。而建立好團隊後,就可以開始架構討論空間(在 JANDI 中稱為議題),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可以設立「議題資料夾」,可以整理出最適合自己的使用模式(個人化的設計)。這樣除了讓討論更具管理架構,也能保持畫面的簡潔。

Image for post

JANDI 的出現並沒有要取代任何一個通訊軟體,而是想要提高團隊的生產力

多樣化的表達溝通形式:客製化的貼圖與熟悉的貼圖

Teams多樣性客製化貼圖

Teams 提供表情符號外,還有大量的 GIF動態貼圖可以選擇,讓你的對話也充滿著時下最流行的動態貼圖。更值得一提的是,Teams 還提供了一個客製化貼圖的功能,你可以自行在貼圖中輸入想要加入的文字,輸出的效果更是讓人覺得既獨特又有趣。

Teams 貼圖示意圖
▲ 左圖:Teams 表情符號 (僅電腦版);中圖:Teams自製貼圖 (僅電腦版);右圖:Teams Gif 動態貼圖

JANDI 熟悉的直覺貼圖

JANDI 裡的表情符號則偏向貼近亞洲用戶的口味,每個貼圖就是一則訊息。透過有趣貼圖來傳遞非語言訊息,似乎已經是亞洲人的習慣了!試試看在冰冷的文字下,透過貼圖來緩並提升團隊的快樂工作氣氛吧!

JANDI 貼圖列表
▲ JANDI 貼圖 (目前已經新增至 15種)

看到這邊的你,對於這兩種工具應該都有初步的認識了,也許心中也有方向了,那就事不宜遲,選擇你認為最適合自己團隊的工具,來準備給團隊更好的合作體驗吧!

延伸閱讀: Slack 與 JANDI 的深度分析,為什麼你的團隊應該換掉 Email 與 LINE?


JANDI 顧問諮詢
點擊填表,免費顧問諮詢與導入服務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