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協作平台,帶領公司轉型站穩腳步?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我們都在學習當老闆」
產業轉型的團隊溝通秘訣,捷思整合創辦人告訴你
捷思整合行銷,成立 7 年以來,總是站在市場的浪尖上,不斷為客戶找尋創新工具與行銷策略。推動捷思一路往前、轉型的人就是他:唐源駿,一位創立三間不同業態公司的連續創辦者。究竟,捷思有哪些「獨特」經營方式,經歷各種風雨後走到第七個年頭!?
B2C 到 B2B 轉換與升級,是唐源駿的叛逆與獨
在他 28 歲那年成立捷思整合行銷,是他第二個創業項目。他個性有點叛逆,連帶在工作抉擇上也很跳 Tone。最早在食品業扎根,創立「即品網」,訴求讓快過期的食品,用折扣價格讓食物不浪費,消費者也能撿到便宜。賣掉即品網後,他不戀眷過過往成就,反而思考下一步還可以玩出哪些新花樣?
透過以往累積在實體、網路的行銷經驗,他跳進產業,成了捷思整合行銷的創辦人。在 B2B 領域深耕七年後,他冒險的精神又蠢蠢欲動,2017 年成立男鞋品牌「Amanshoes」,再次回歸 B2C 業態,但這次不賣食品改賣鞋,凸顯他連續創業的變形性格,既多樣又獨特。
捷思整合行銷 面貌來自三個「獨特經驗」
如果問捷思整合行銷,為什麼能展現不同於其他行銷公司的面貌,可歸納出三種唐源駿累積下來的差異關鍵:
創業加顧問
捷思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的旅程,唐源駿說大部分開整合行銷的人,過去比較少是創業出身,大多是原本做過公關、記者、活動公司,積累了業界相關一定操作 Know-How,所以出來創業時可以仰賴過去客戶名單資源。
然而,唐源駿則反過來走,他過去沒做過整合行銷,沒做過活動公司、沒當過公關、沒待過媒體,沒有任何在大公司的經歷,但他卻勇於跳脫框架,以「創業加顧問」的角色輔導品牌公司做行銷公關。「我開這家公司,可以自豪說我從頭到尾沒偷過別人的客戶 … 」客戶名單全靠捷思一點一滴累積出來。
跨產業定位
第二個獨特,來自他跨產業的定位角色,因此在操作行銷公關時,他反而沒有科班的包袱被既定框架束縛。反倒是從創業家老闆角度,思考每個老闆在經營品牌時:「如果是我,我該怎麼做?」
因為沒固有的行銷成見,他在處理客戶案例時,多用經營者角度評估,每個專案應該如何運籌帷幄,如何運用合適資源,來創造超乎預期的效果。
風險經驗
也因為客戶直接對應的是老闆,在思維上更要從老闆的視角出發,延伸出經營事業的風險經驗。雖然每個老闆身分背景各異,有的白手起家,有的二代接班,有的更是臨危受命,但唯一共同點都是:
「我們都在學習當老闆」
– 捷思整合行銷 創辦人 唐源駿
所以唐源駿的顧問課程,不走一般行銷公司制式的公關 SOP 操作,反倒更像「老闆家教班」的導師,一起陪老闆成長、一起討論創業苦痛、一起學著如何當一個處事成熟的總舵主。
三年一大變,捷思持續轉型升級
「回想近九年創業經歷,這些特質才引導出捷思的基因,與其他整合行銷公司不同」唐源駿解釋。台灣中小企業做 B2B 在台灣相對辛苦,捷思過去總是在經歷「每一年一小變,每三年一大變」轉型行動,但再怎麼變,捷思堅持走在產業前頭。
回想七年前,捷思第一個案子,幫寶成集團投資的包品牌在台灣操作臉書行銷。當時臉書才剛在台灣落地,當時大眾還在開心農場玩偷菜遊戲時,捷思就在市場前端做廣告的創新嘗試。雖然說服客戶、教育市場成本很高,但這也成為捷思與其他公司差異化的 Know-How。
唐源駿早期遊走兩岸三地,他發現台灣廠商偏愛的行銷模式,還是偏愛「可見性」的具體服務,例如一場活動、一篇公關或一份結案報告。所以捷思當時轉型把著力點放在公標案,客委會、觀光局都曾是客戶,那時候一年營收可以做到 2,500~3,500 萬。但如果只停滯於接公標案,那就太不像捷思的靈魂,因此今年捷思決定再轉型,放手一搏找到新的可能性。
兼具理想與現實,捷思希望 Make the World Better
細數這七年曾合作過的專案,唐源駿坦言,有些事做對、也有些做錯,最大癥結多來自「理想」跟「現實」的拉鋸與選擇。尤其整合行銷的業態,有時願意給客戶最新、最好的理想,不一定賺的到錢,因為想給客戶最好最新工具,連帶讓學習成本曲線拉高,但市場願意付的費用卻相對低廉。
唐源駿說「許多品牌不知道,花在顧問的錢,不是求顧問幫忙賺回多少錢,而是可以省多少錢。那些錢就是高於你付給他 10 倍的顧問費,那才是價值。」因此在「做 KPI 的機器,還是做有價值事情的人」拉扯中,這幾年唐源駿鼓起勇氣,選擇後者。他說,這幾年創業非常有感的是,領導者在做任何決策,沒有思考到良善;有任何一絲的邪惡,就會把所有在經手這個案子的良善給毀掉,長期而言沒有良善的組織會邁向滅亡。
所以捷思現在跟客戶溝通、選擇客戶時,更期望做更好、更對的事,今年更勇於跟客戶 Say No,明確跟客戶說哪些想法是沒有效益,最終目的就是為了
Use the better way, make the world better.
企業通訊協作-JANDI 資訊分流功能, 清楚管理 100 多個群組
捷思成立時候,唐源駿有一半時間在中國講課,另一半時間則在台灣洽談行銷業務,所以與內部員工的通訊協作,顯得格外重要。
「當時工具還是以 MSN 為主,再搭配其他工具。後來為了傳檔、雲端儲存,一路用了 Dropbox、Evernote、LINE、Trello 再到 JANDI。」唐源駿解釋。
身為老闆,每天收到的訊息量超乎想像,短短的採訪一個多小時之間,唐源駿就收到四五百則訊息。面對爆量資訊,唐源駿認為使用 JANDI 後,最大差別是創造「資訊分流」功能。
「LINE 容易掉訊、討論主題牛頭不馬嘴,客戶非常多,
每個客戶又有不同專案正在進行,可能突然冒出新的公關需求、媒體曝光想法,
使用議題分流功能後,工作項目直接進入 JANDI處理。」唐源駿解釋。
數位轉型升級,老闆決心是關鍵。
然而,捷思也跟其他公司一樣,要從原本現有數位溝通工具,移轉到新陣地時,面臨的轉換挑戰,該如何克服?唐源駿回想:「老闆拔起組織遷徙到新通訊軟體,態度要非常果決。(我先讓)員工熟悉工具各項功能、環境,跟員工要求說,要跟我講話就進 JANDI,其他地方我一律不回!」
也就是這份決心跟要求,捷思把原本散落在 LINE 的 100 多個專案團隊群組,三天到一周內,高效率全部移轉到 JANDI。捷思從今年 3 月開始使用 JANDI,密集使用後已成為付費用戶,甚至連外部的品牌合作對象,也因工作討論需求,被捷思一起拉進 JANDI。
目前與捷思共同使用 JANDI 的客戶多元,包含Bonbons原創女鞋、知名親子品牌喜舖 CiPU、網購人氣麵食蘭山麵等業者。
正因為捷思 B2B 業務特性,不僅企業內部熟稔各種 JANDI 功能,甚至品牌客戶初期使用 JANDI 時,捷思員工還會為客戶做教育訓練,解釋相關功能操作方式。唐源駿從旁觀察,企業要從舊工具導入到新環境,深化黏著度的關鍵首先是「老闆決心」,很多時候是老闆也在猶疑,導致推動過程不順遂。
下一步是「增加部門使用幅度」,先從主管群開始做起,再延伸到其他部門員工,讓核心成員全部切換,習慣新工具環境。最後一步的推動力道,則像是仰賴捷思這樣「第三方使用者介紹」,當為了業務上往來有深入的討論、傳送檔案需求,客戶端更願意從 LINE 群組移轉到 JANDI。
捷思資深專案經理李怡璇提到,捷思成員透過專案「進駐到別人家」,依據專案性質不同,可以有「品牌系統課」、「媒體公關需求」等,在裡面會討論課程進度、交作業等。「這樣更可以讓雙方掌握專案進度,同時也不怕拉錯群組,在客戶面前講不該說的話…」李怡璇回應。
圖右:捷思整合行銷的 JANDI 是依照部門別設計議題
捷思團隊最愛的四個協作平台功能
使用 JANDI 至今,李怡璇認為 JANDI 有些功能,大幅解決工作上的焦慮與困擾,並提升企業協作平台溝通效率。其中最常使用的功能為:
01. 星號標記
透過標記星號符號,作為自己待辦事項的提醒。「由於各專案的資訊散落在不同議題下,透過星號標記,我可以一次看完資訊後直接回覆,同時議題的成員就會知道這件事的進度,接著我就可以把待辦星號消除。」
02.雙層結構資料夾
在導入 JANDI 之前,對外通訊工具都是使用 LINE。LINE 的介面無法像 JANDI 做不同議題的收納、展開,因此經常光群組名稱是「捷思 X 客戶」開頭的群組,就會有一整排,有時光找客戶的群組就花不少時間,更不用說可能名字類似,而導致回訊錯誤的情況。JANDI 提供資料夾分類服務,每個使用者可以依據自己習慣,針對不同議題做分類,有效管理群組資料。
03. 檔案與訊息進階搜尋
李怡璇認為搜尋讓找相關資訊相當便利,可以透過上傳者、檔案類型與議題去做進階搜尋。另外,她也建議除了關鍵字,大家也可以將檔名多打上「搜尋日期」,這樣即可透過某一天來找到當天對話資訊或檔案,這讓忘記關鍵字的使用者而言,會是另一種找資訊的方式。
04. JANDI Connect 工具串聯服務
目前捷思更透過 JANDI 與其他工具串接,例如員工會在 Trello 用來討論客戶專案議程,再透過 JANDI Connect 的服務串連服務應用整合通知,讓大家能在 JANDI 追蹤專案並討論。
立即體驗高效企業協作平台
立即體驗:JANDI 教學:廣告行銷團隊|專案管理如何使用協作平台軟體?
立即體驗:JANDI 教學:電子商務團隊|跨部門專案如何使用協作平台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