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想不到的另類新工作!後疫情「混合工作模式」將成職場新常態

疫情後的工作模式改變: 4 個新型態職缺,以及面對混合辦公模式的 2 個建議

大環境的巨變,對勞動市場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就是一例。疫情爆發讓許多工作被迫停擺,但同時也創造一些另類的新職缺。另一方面,當疫情不斷延續下去,混合辦公模式成為不得不的制度,企業該如何因應?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薪智

新型冠狀病毒持續在全球肆虐,尚未停歇的疫情,對我們的工作、學習、休閒購物習慣等模式,帶來難以想像的衝擊。由於台灣疫情控制得當,看似未受到病毒改變太多生活狀態,但是在其他國家,卻是造成天翻地覆的影響。

美國,即是一例。

美國疫情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儘管該國政府祭出相關經濟補救政策,目前已經達四分之一的美國工人提出失業救濟申請。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的勞動市場,也無法得以倖免。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今年 5 月公布的統計,全球總工時比去年第 4 季減少 10.7%,換算之後,等於全球因疫情被迫砍掉 3.05 億個全職工作。

Covid19 疫情與就業率、失業率關聯
全球因疫情被迫砍掉 3.05 億個全職工作(攝影師:Mitchell Luo,連結:Pexels)

 

如果以產業來觀察,首當其衝的「慘」業,以航空、旅遊、住宿、電影行業受害最深。尤其航空業面臨史上最冷寒冬,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的報告顯示,全球航空載客量比去年減少至少 35% 甚至上看 65%。如果換算成實際運載量,多達32.27億人次搭乘的商機,在這一年內憑空消失了。


「疫」外創造的工作,新職缺需要有人擔任「社交距離維護員」

自從 COVID-19 爆發之後,因部分產業的衰退加上保守消費的心態,造成經濟動盪,也讓許多人被迫失業或留職停薪。但是,另一方面,也因疫情蔓延,意外創造出許多過去不曾出現的工作類型,或是某些職缺突然出現大量人力需求。究竟,有哪些工作被額外創造出來?

工作一 感染者接觸史追蹤大隊

由於台灣相對安全且土地規模不像美國如此廣大,在美國出現了一種新工作「感染者接觸史追蹤大隊」。這類工作內容,主要就是透過電話去追溯感染者過去好幾天的接觸史。當地政府或醫院提供接觸過病患的名單、他們的聯繫方式,接著追蹤大隊的任務,就會透過電話或網路,詢問紀錄相關接觸史,做到告知以及提供後續防疫流程指導,協助被聯繫者安排篩檢、隔離措施。

covid19 與工作變化
感染者接觸史追蹤大隊,協助統整病患名單與行蹤

工作二 軟硬體隔離裝潢提供者

維持社交距離成為生活的新常態,但是,在某些室內空間,就必須透過硬體設備,重新調整裝潢或座位。例如餐廳,需要有專業技能的工作者,針對每張不同大小的桌子,設計不同尺寸的「塑膠隔板」,以及重新安排店內的桌椅擺設跟人潮動線。

這時候,特別需要一種能量測社交距離,以及懂得規劃疏散動線的人。這類型職缺通常會是室內設計師、軟裝師、以及工班師傅,多人組成的防疫隔離裝潢團隊,直接到府協助建物量測,以及重新安排相關隔離設備的陳列。

另外,還有另一種新工作職缺,不同於硬體隔離修繕,而是偏向軟性的社群服務。因為疫情擴大後,許多會議、生日聚會、表演會、甚至婚禮被迫取消,或是在既定的日期找到替代方案。這時候,就產生了「防疫活動規劃師」的工作,專門針對因實體活動取消後,協助發想、設計其他可應對的新興活動方案。

covid19 工作變遷
軟硬體隔離裝潢提供者,重新設計疫情裝潢以及動線

工作三 維護社交距離通知員

另一種因疫情而出現的工作,可能就不那麼討喜了。他們的任務要在公共場所確保每個人的社交距離,甚至有的美國城市,會派遣社交距離通知員在公園或特定場所,進行監控並在每小時定期回報該場所的人流狀況。同時這些工作者在必要時,要出面提醒遊客注意戴口罩、勤洗手等通知。

covid19 造成工作型態改變
維護社交距離通知員(攝影師:cottonbro,連結:Pexels)

工作四 體溫/篩檢測試者

疫情爆發後,在公共交通熱點地方,都要進行體溫的測量。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場所使用紅外線體溫量測儀器取代人力,但有些地方例如辦公大樓,仍需要有專門人力在上下班時間,對員工進行體溫量測。因此出現了新的職缺,也就是專門協助量測體溫的量測者,以及另一類工作:病毒檢測者,相關人員受過專業訓練後,在醫院、療養院、工廠或辦公室地點,針對疑似感染者提供 COVID-19 的試紙檢測。

covid19 疫情體溫量測,遠距辦公、彈性隔離
在後疫情時代,量體溫已經是進入一個公開場合必備的一個工作(攝影師:Ketut Subiyanto,連結:Pexels)

後疫情的新常態:未來混合辦公模式將成為多數人的生活

除了上述新興工作,某些工作也因疫情對人力需求大幅增加,像是消毒清潔員、餐飲外送員,都是大眾為了減少接觸感染,而帶動相關工作的商機。不過,對大多數的上班族而言,影響更大的是,疫情爆發後開始嘗試遠距辦公、在家工作

調研機構 Gartner 就公布一項調查指出,預估全球約  41% 員工因為疫情,現在會有部分時間是在家工作。另一家調研公司 TechRepublic Premium 公布一份白皮書更直接點出,未來混合辦公模式將成為新常態。

混合辦公指的是辦公室沒有消失,員工仍會分流進辦公室,面對面討論公事,但是,他們未來不再全天候到辦公室了,而是可能達 60% 工時比例是在家工作。換言之,混合辦公意謂辦公的時間、地點不再有明確的規範,個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過去朝九晚五的明確制度,今後將被混合班工模式所取代。

然而,對許多員工而言,面對工作與生活界線不再清楚劃分,新的挑戰隨之而來:公事、私事的討論如何有效區分?以及在家工作想自主休息時,如何不受到公事訊息連環轟炸?

未來混合式辦公模式
面對工作與生活界線不再清楚劃分,要如何因應?(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這部分的解決辦法有兩項建議。第一,建議企業決策者、部門主管,必須因應混合辦公模式,重新制定工作制度,允許員工可自主、彈性分配工時。同時工作表現的指標衡量,以及對工作成果的期望,也必須像防疫政策做到「滾動式調整」,才能避免員工產生工作倦怠、對晉升疑慮、以及職場社交互動等,多項心理層面的危機。

第二項建議,則是仰賴企業通訊軟體的協助。JANDI 這類通訊軟體的角色將更為重要,例如要討論公事就完全在 JANDI 的議題進行討論。如果有臨時專案要展開,大家不在辦公室內,就能在 JANDI 成立新議題群組,快速布達及分配任務。而在某些時段員工想休息時,也能在JANDI設定休假模式,特定時間內就不會再收到工作訊息,讓身心獲得真正放鬆。

當未來有一天,混合辦公模式成為職場的日常,你的企業準備好策略因應了嗎?

JANDI 企業通訊軟體協助你

有效應對混合辦公模式


免費諮詢服務

    輕鬆合作,快樂工作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