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階級的平行管理,繭裹子用企業通訊軟體,即使沒店長也能事事掌握

了解繭裹子 一路走來的品牌故事及其公平貿易的信念,接著進一步走進繭裹子的門市,看他們如何經營通路。目前繭裹子團隊共有 22 位成員,包含創辦人、設計師、門市經營,旗下產品有主要有 Fair Fashion 繭裹輕衫(服飾相關)、Fair Living 繭裹家夥 ( 各種生活用品雜貨 ) 兩大主軸。9 間門市,上百樣商品,繭裹子如何利用 工作通訊軟體 JANDI 提升工作溝通效能?

【企業用戶故事】

Bonbons 原創設計女鞋:Bonbons 原創設計女鞋,用企業通訊軟體打造億萬電商品牌!

myBRA:myBRA 多年品牌策略與電商心法,利用工作協作平台增進團隊速度感 

安得仕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安得仕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運用工作管理APP — JANDI 同時管理員工與客戶

一走進「繭裹子」大稻埕分店,放眼望去琳瑯滿目的手做小物,馬上吸引醉心設計風格的愛好者眼光。木頭質地的動物裝飾;竹籐編織的手提;色彩斑斕的燒陶;又或是金屬打鑿的器皿,你很難用一種風格定義繭裹子。因為多元,不論是台灣在地消費者,或是香港、日本觀光客,都是繭裹子座上賓。創辦人楊士翔談起繭裹子,他說英文名字是 Twine ,中文有纏繞之意。

▍每一個公平貿易信念下創造的手做品,都是經歷每一線、每一刀的編飾纏繞而生。繭是蠶繭,裹是羊毛,每個繭裹子成品,在有些人眼中可能只是消費品,但對生產者而言,卻是富含有機、環保、人道的心血。臺灣公平貿易發展至今約十年光陰,繭裹子已成立七年,繭裹子不僅是這條道路的先鋒者,更是臺灣第一個受世界公平貿易組織 WFTO 認證的品牌。

繭裹子大稻埕店內一景,販售商品琳瑯滿目。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繭裹子大稻埕店內一景,販售商品琳瑯滿目。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建築師改畫手做設計圖, 繭裹子 七年來致力做好一件事

繭裹子品牌起源很有故事,兩位創辦人同是在上海工作的建築師,工作之餘與朋友經營手作小店。沒想到某次受邀參加上海環保設計展,他們用蠶繭串成項鍊,把彩色羊毛氈編織手環,在現場成為討論焦點。這個意外,成為兩人職涯的轉捩點。

儘管繭裹子創立初期,沒人脈、沒資金,兩人還是咬牙苦撐,總相信關關難過關關過。而建築又是追求與環境、環保對話的知識,這份心思注入兩位創辦人血液當中,他們義無反顧堅持,一個品牌是能兼顧土地、空氣、水與人道的。這七年來他們致力做好這件事,而事實證明這條路是可行的。

繭裹子手繪風網路行銷文案。圖片來源:繭裹子 Facebook 專頁
繭裹子手繪風網路行銷文案。圖片來源:繭裹子 Facebook 專頁

公平貿易從小眾突破同溫層,繭裹子走出自己品牌路

繭裹子創立時候,臺灣社會對公平貿易的認識不深,每一個上門的顧客就是最好宣傳的機會。當時繭裹子從第一間門市開始,就嘗試在第一線告知消費者什麼是公平貿易。用產品故事跟市場溝通,讓消費者知道,每個商品的成本,除了人力、物力,還有哪些牽涉環境汙染、文化價值這些無法被計算的成本!

▍「我們希望消費者不是只有這一次的購買行為,當下除了買到產品,能不能帶走其他東西,這才是更重要的!」楊士翔解釋。

目前繭裹子合作的公平貿易認證團體多達 25 個國家,橫跨東南亞、南亞、非洲、南美洲等 60 個組織。如今公平貿易的種子逐漸在臺落地生根,繭裹子走過宣揚理念的那段時光,現在他們要把主力強調在品牌力身上。

創辦人之一楊士翔,帶領繭裹子走出獨樹一格的品牌之路。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創辦人之一楊士翔,帶領繭裹子走出獨樹一格的品牌之路。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定義的多元風格,消費客群橫跨三個世代

走過品牌初期的篳路藍縷,如今繭裹子開發商品步上軌道,每年團隊走訪各地公平貿易組織。他們在村落中跟生產者聊天,從當地發掘有趣、有可能性元素再加以設計改造。因此繭裹子產品除了多元,很難定義屬於哪種風格。不論是印度、尼泊爾,又或肯亞、祕魯、智利,取用當地一些元素成為養分,加上不同國家技術、文化的融合,逐漸成為繭裹子的樣貌。

正因為風格多元各異,吸引上門的客群橫跨好幾個世代,從六七歲小朋友到五六十歲都有。繭裹子就遇過小孩每個月拿零用錢跟媽媽來挑選,一邊學習公平貿易理念,一邊把玩自己喜歡的童趣。又或是大稻埕門市內,總能遇上不少日本觀光客挑選小禮品的光景,而華山店櫃則假日則多有學生組群相約而來。

目前繭裹子在臺灣已開設 9 家實體店,從臺北橫跨到臺南、高雄、花蓮,串起島嶼在各地撒下公平貿易種子。「下一步我們要從小眾市場邁向更大部份的消費者,讓同溫層以外的人認識我們,這樣公平貿易才是真正普及到大家生活裡面 … 」楊士翔解釋。


了解繭裹子的一路走來的品牌故事,至於繭裹子在思考通路策略過程,9 間實體店的運作模式及陳列規劃又有什麼獨特性呢?又如何因應門市管理需求,使用 工作通 JANDI 做到進貨溝通、班表排定?我們將在下篇解惑,繼續跟著我們走進繭裹子的門市日常吧!

2010 年成立,在永康開設第一間店後,目前繭裹子從臺北向外到花蓮、台南、高雄,都能看到他們身影。實體店經營並不容易,需要人力經營、定期補貨,更有趣的是,每一間繭裹子分店,呈現氛圍各異的風格。創辦人楊士翔說,他們沒有 SOP,每籌備新一間門市都靠經驗累積,依據門市空間大小、裝潢風格,塑造出多元樣貌的繭裹子。

繭裹子稻埕輕衫店,門市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繭裹子稻埕輕衫店,門市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沒有店長一職的 繭裹子 ,平行管理落實公平原則

除了門市裝潢不走企業制式規範,繭裹子連組織管理制度都很「公平貿易風」。組織內沒有專門店長職缺,每位員工在各門市輪流顧店,甚至連設計師都會安排到第一線,傾聽消費者回饋,再把市場聲音落實到設計之中。

彈性、公平可說是繭裹子的企業精髓,每間門市客群不一樣、空間不同,連營業時間都有差異。打破階層式的組織管理,沒有階級讓所有員工自由表達想法。繭裹子之所以有輪調門市的制度,楊士翔解釋,早期隨著門市展店增加,每家店工作內容、忙碌程度、空間舒適程度不一。

為了不讓員工長期待在同一空間內過度承受壓力,所以一開始就沒有店長制。讓每個員工在不同地方展現自己專業背景,輪調顧店讓工作負重更公平。不同門市輪班,也讓員工能接觸不同消費客群,更貼近觀察消費市場的多元樣貌。

繭裹子團隊成員。圖片來源:繭裹子 Facebook 專頁
繭裹子團隊成員。圖片來源:繭裹子 Facebook 專頁

他把 工作通訊app JANDI 帶進團隊,討論有各自對應議題,團隊溝通更順暢

既然這麼多門市散落各地,同時沒有專門店長職位,繭裹子如何讓工作效率保持在高度暢通?過去團隊主要是透過 Facebook 社團做工作討論,但他們逐漸發現訊息量一多就很難即時回應,也沒有搜尋功能找過去討論話題,甚至也有員工不希望使用 Facebook 把公私訊息混為一起。

介面簡單 + 中文服務團隊 = 好上手

楊士翔自己在網路研究各種工作通訊軟體,他發現 JANDI 介面友善、好上手、又有中文服務,非常符合團隊需求。因此繭裹子二話不說,把所有工作討論全部移往 JANDI,並針對不同工作事項,設置門市類、活動類、網路類等議題。

以門市分類議題,隨時掌握全體工作狀況

而大家最常使用的就是門市議題,不同分店有各自的群組討論,即使沒有專職店長,每位員工都能清楚掌握,當前哪間門市的進出貨、排班、銷售最新資訊。現在繭裹子員工已非常習慣使用 JANDI,舉凡溝通聯繫、活動資訊,甚至門市進貨若少一件商品,隔天輪班同事就會馬上處理。甚至消費者對產品的回饋,也匯整到 JANDI,讓後續的產品設計有依據做改善。

楊士翔向我們解說如何使用 工作通訊 app JANDI 各項功能。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楊士翔向我們解說如何使用 工作通訊 app JANDI 各項功能。圖片來源:陳薪智攝

不讓低潮情緒影響太久,善用 工作管理app 解決最細微的小事

使用 JANDI 快兩年,每回楊士翔跟外部合作廠商溝通,他常常發現各家企業對工作溝通有很大需求,大家都在尋找更合適的通訊工具。因此楊士翔也會不吝嗇分享繭裹子使用 JANDI 的心得,建議其他企業不妨嘗試使用看看。

創業至今七年時間,各種挑戰不曾少過。楊士翔說繭裹子是變化很快的一間公司,每一年、每個月希望嘗試做的事情總有很多,即使仍遇工作低潮,但他自己總是用最快時間再站起來。

「我現在最重視最大跟最小的事情。最大就是訂方向目標,最小例如活動使用的字體,把最大跟最細節做到最好…」

楊士翔解釋。在繭裹子身上,可以發現這群年輕人對公平貿易的信念,最大的事情靠他們努力堅持,最小的溝通細節就讓 JANDI 來協助吧!

You might also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

%d bloggers like this: